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,不知不觉,已经到了五月,杨万里的这句诗适时地提醒我们,春季已渐行渐远,夏天正迎面而来。而这迎头而来的第一个节气,便是立夏。
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《礼记》 里记载:“夏之为言,假也。养之,长之,假之,仁也。”庄子说,生者假借也,假之而生。夏因此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的季节,假才能使其狂 妄而不顾一切地生长,万物由此进入生命力最为旺盛的青年时期,“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”。而令其长大,是为了秋天的收割,一年才有收成。这就是自然的法则,天道轮回,生生不息。

“泥新巢燕闹,花尽蜜蜂稀。槐柳荫初密,帘栊暑尚微。”
陆游的《立夏》,写尽了此时节的别致。
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,金银花开了,海桐的花开了,火棘、小蜡、女贞、石楠,都开花了,整片整片的白色,一簇簇,一团团,清新幽静。“多插立夏秧,谷子收满仓”,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。在乡野里, 放眼望去,草树青翠欲滴,枝头硕果累累,田野庄稼抽穗,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,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,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。鸟声凋鸣,虫鸣潮起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正如宋代范成大在《村居即事》诗中所云:“绿遍山原白满川,子规声里雨如烟。乡村四月闲人少,采了蚕桑又插田。”早晨,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,惬意地漫步于乡村田野,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中用心感受大自然赋予的深情。

立夏分为三候:一候蝼蝈鸣,二候蚯蚓出,三候王瓜生。
“一候蝼蝈鸣”说的是蝼蛄和青蛙开始在田间鸣叫,聒噪着夏日的到来。按东汉郑玄的解释,“蝼蝈”为蛙类,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、塘畔鸣叫觅食了。
“二候蚯蚓出”,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,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。由于蚯蚓掘土,蔓藤也开始快速攀爬生长。
“三候王瓜生”,王瓜也叫土瓜,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,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竞相出土,日日攀长。

立夏最著名的风俗是“秤人”,古时立夏日就有“秤人”之俗,古诗云: “立夏秤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有意思的是,当时“悬以大秤”,民间形容是,“风开绣阁扬罗衣,认是秋千戏却非。为挂量才上官秤,评 量燕瘦与环肥。”闺秀都走出了深闺,悬秤看来像是秋千。而这评量“燕瘦与环肥”,燕是赵飞燕,环自然便是杨贵妃了。丰子恺的画《却喜今年重几斤》,画的就是立夏秤人,画中一杆硕大的秤,小朋友坐在秤盘里,看看一年下来,长大了多少。据说经过立夏秤人以后,人们夏天就不怕热,不会减重消瘦,会顺利度过炎夏。20 世纪30年代,《宁国县志》中记载:“立夏。以秤秤人体轻重,免除疾病,所谓不怯夏也。俗传立夏坐门槛,则一年精神不振。”从前,体重增加了,叫发福;体重减了,叫消肉。立夏秤人,寄托了人们平安度夏的心愿。
“青青柳叶柔条。碧草皱裙腰。正昼长烟暖,蜂困莺娇。”孟夏之日,万物并秀,莺燕齐换旧羽,百花争试新妆。与这些同时到来的,还有姑娘们的飘飘裙裾,在初夏和风暖日中轻舞飞扬。

裙子自古以来便与女性之美息息相关。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”王昌龄的《采莲曲》说采 莲女子的罗裙和荷叶一般青翠,人脸和荷花一般嫣红,在湖光山色中宛如一幅绝妙的画卷。短短几句,就把身着罗裙的采荷少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、若有若无,人花难辨、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,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,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还是船家少女,在李商隐的《又效江南曲》里,“郎船安两桨,侬舸动双桡。扫黛开宫额,裁裙约楚腰。”约会情人,处于爱情甜蜜里的少女, 细心作了梳妆。她的裙子,自然是精心准备的,依照少女纤纤的细腰合身裁剪,苗条的身材,合体的长裙,在湖面的微风中摇曳生姿。裙子的柔美飘逸,就好似情人的眼波婉转流转。
唐人李群玉有名句“裙拖六幅湘江水,鬓耸巫山一段云”,当时妇女穿的裙子多折裥,形似波浪,故比作“湘江水”。女子头发以乌黑浓密为美,所以称为“巫山云”。诗人这里描写女子不着外貌形体一字,但是字里行间她的风流神韵呼之欲出。由此可见,女子所着之裙的柔美飘逸对烘托她娇媚浪漫的气质,作用可见一斑。

说起来,在我国,裙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。早在四千多年前,黄帝即定下“上衣下裳”的制度,这里的“裳”指的就是裙子。裙子在古代男女通用,《北史》就有记载:“萧深藻是裙屐少年,未洽政务。”直到汉魏六朝时期仍为男人的时尚衣着,不过自此以后,裙子渐渐变为女人的专用服装。汉乐府诗《陌上桑》有言:“缃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”这正是对汉朝妇女着裙的记载。虽说从汉代开始,裙子的样式大抵就已经逐渐接近现在的样式,但其后数千年间,裙子的式样也一直在持续不断增多,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,亦有不少千古美谈一直在流传。
汉代刘歆所著的《西京杂记》,就记载了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故事, 赵飞燕身穿云英紫裙,裙裾飘飘,鼓乐声中,在太液池畔翩翩起舞。恰时大风突起,身若轻盈的燕子被风吹起,成帝忙命侍从将她拉住,没想到惊慌之中却拽住了裙子。皇后得救了,而裙子上却被弄出了不少褶皱。可是,起了皱的裙子却比先前没有褶皱时更好看了。从此,宫女们竞相效仿,这便是当时的“留仙裙”。
|